欢迎访问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!

中医药文化

当前位置:首页> 中医药文化 > 科普教育

药植科普17-夏枯草

发布时间:2025/8/29 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 访问次数:

这是一种在山间、路旁、溪边或草地上都时常能见到的“野草”,金代李东恒在其著作《珍珠囊遗药性赋》中对其进行了注解:“夏枯草至夏即枯,故名。”《本草备要》称其“冬至生,夏至枯,故名”; 按照其生物学特性,这种植物多在夏至前后开完花,花序变得干燥枯萎,因此多被称为“夏枯草”。

夏初,正在经历枯萎的夏枯草

夏枯草(Prunella vulgaris L.)是唇形科夏枯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又名牛低头、灯笼草、铁色草等。在中国,夏枯草主要产于南方省区,但陕西、甘肃、新疆等地也有分布,环境适应能力很强,常见于荒坡、草地、溪边及路旁等湿润地上。夏枯草的生长周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,花期通常在4-6月,果期7-10月。

  

植物特征

夏枯草植株高度通常在20-30厘米之间,茎部呈上升或下部伏地状态,自基部多分枝

茎杆表面带有浅槽,颜色常为紫红色,被稀疏的糙毛或近于无毛;

叶对生,叶片呈卵状长圆形,上面橄榄绿色,下面淡绿色,叶片边缘具不明显的波状齿或几近全缘

  夏枯草的轮伞花序密集组成顶生长2-4厘米的穗状花序,花冠颜色多样,呈紫色、蓝紫色或红紫色

  夏初,夏枯草开始干枯,果穗随之枯黄呈棕褐色

小坚果黄褐色,呈长圆状卵珠形,可做种子进行繁殖

  

药用价值

夏枯草全草均可入药,但常见的中药夏枯草为夏枯草的干燥果穗。夏枯草性辛、苦、寒,归肝、胆经,具有清肝泻火、明目、散结消肿的功效

中药夏枯草

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夏枯草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,包括三萜皂苷、芸香苷、金丝桃苷等苷类物质及熊果酸、咖啡酸、游离齐墩果酸等有机酸。花穗中还含有飞燕草素、矢车菊素的花色苷、d-樟脑、d-小茴香酮等成分。

因此,在现代临床实践中,夏枯草应用广泛。在眼科领域,夏枯草是治疗目赤肿痛、目珠夜痛的常用在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方面,夏枯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除用于传统适应证外,夏枯草还用于治疗高血压、更年期综合征、神经性头痛等疾病

含有夏枯草的常见中成药有夏枯草片(胶囊、口服液)、夏桑菊颗粒、乳癖散结胶囊、降压平片、小金胶囊等。

  

食用价值

夏枯草是良药,也是药食同源的佳品,不仅可代茶饮,也可加入食物制成药膳,在日常饮食中应用广泛。

夏枯草菊花茶

夏枯草煮鸡蛋

夏枯草猪骨汤

夏枯草从其独特的夏至而枯的生长习性,到清肝明目、散结消肿的药用功效,同时作为药食同源植物又能入膳养生,夏枯草可谓平凡而又独特、其貌不扬而又内有乾坤。

  不过,在使用夏枯草时,注意其药性苦寒的特点,最好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,脾胃虚寒者慎用,且不宜长期大量服用。

上一章:药植科普16-射干

下一章:没有了